1、白蟻損傷
白蟻是地下電力電纜的大敵,特別是東南亞和我國南方濕熱地區,經常發生白蟻侵蝕電纜塑料護層的事故。白蟻遇到電纜時,除了啃咬之外,還會分泌出蟻酸,嚴重腐蝕電纜絕緣和護層,導致電纜絕緣性能下降甚至短路。因此,在電纜使用部門制定的敷設規程中,都有關于電纜線路防蟻措施的明文規定。
特種電纜的防蟻性能試驗方法有三種,即國家標準GB2951.38和機械行業標準JB/T10696.9-2011規定的擊倒法、群體發和蟻巢法防蟻試驗。以往多年來,采用的是群體法。但經過多年來電纜蟻害防治經驗教訓,擊倒法和群體法試驗,并不能真實地反映電纜在不同環境中的防蟻性能。
2、鼠類損傷
鼠類對地下電力電纜的損害主要是啃咬造成的機械損傷,當電纜護層材料的硬度低于老鼠門齒的硬度時,電纜就很有可能被老鼠啃咬。世界上還沒有統一的電纜防鼠試驗標準,但各國都有自己制定的試驗方法。我國JB/T10696.10-2011規定了大鼠啃咬試驗方法。
3、霉菌損傷
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末,有些國家就已經規定濕熱帶地區使用的電器產品應具有防霉性能。我國針對出口到這些地區的電線電纜,制定了相關的濕熱帶用電線電纜防霉性標準。在我國南方部分地區,由于各年份中氣候的濕熱程度、延續時間不同、地域以及電線電纜使用環境的差異,直埋電纜霉害程度也不等。
根據有關微生物霉菌繁殖研究報告,霉菌生長的主要條件是溫度和濕度。適合霉菌生長的一般溫度是15℃~35℃,而zui適宜的溫度是25℃~30℃,當溫度低于0℃或高于40℃時,霉菌實際上停止生長。適合霉菌生長的相對濕度為80%~90%,而當相對濕度超過95%時,是霉菌生長zui為旺盛的條件。因此環境溫度為30℃±2℃和相對濕度大于95%時,zui適合于霉菌大量繁殖。海南島的濕熱氣候正好適合于霉菌大量繁殖生長。
如果電纜表面大量生長霉菌,對電纜的性能有較大影響,會引起:電纜表面變色、起麻點、腐爛;絕緣電阻、體積電阻率、介電強度下降,引起漏電,甚至絕緣擊穿;絕緣和護套材料分子發生化學降解,材料機械性能明顯降低,喪失其保護作用;潮氣水分進入電纜內部,引起嚴重的電氣性能故障等。